春节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期 亟需加强金融健康教育建设

时间:2022-01-27 来源: 消费日报网 责任编辑: 李荣

  随着年底双薪、年终奖、红包等奖励到账,居民朋友们有了给理财加码的“资本”。银行、证券机构等也借势推出理财产品,吸引资金。但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规划家庭资产配置,是人们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2022年1月24日,湖南省公安厅召开““湖南省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提醒居民朋友们提升防骗意识。会上指出,冒充上司、同事、熟人诈骗类、以婚恋交友为名实施投资理财诈等骗类这三类案件属于临近年关期间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件。

  启牛学堂副院长梁永甫强调,防范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市民要通过银行或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理财,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炒股专家”和“投资导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春节期间的老人和青少年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关注人群,加强金融健康教育建设刻不容缓。

  “以老年人为例,他们经常会陷入以下几种投资理财的骗局:轻信“干儿子”提供的养老理财服务;轻信高额回报的投资承诺;出于交情和面子随便给他人做担保。而青少年则较容易陷入“0元租”“打赏消费”“兴趣盲盒”等陷阱。”梁永甫补充。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桂平指出:“要增强居民和家庭的金融健康意识,在现有普惠金融覆盖面较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金融健康建设,优化居民和家庭的财务状况,激发居民的创新创业动力和潜能,为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加强金融教育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开展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老百姓‘守住钱袋子’。”

  在国家政策支持、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财商教育等企业多方的通力合作、开拓创新下,我国金融健康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基层居民普遍具备了较好的金融意识。2021年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比2019年提高了2.04。

  但这一提升还远远不够,金融防诈骗依旧任重道远。与国外发达的财商教育机制相比,目前我国金融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早在2020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便提到,我国应积极推动开展金融教育,从而促进金融稳定、提升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但由于家庭财商教育意识思匮乏等因素导致在推进过程中面临重视度不够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也认为,金融素养的全面普及,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多元化财富管理的需求,同时也能增强投资者对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成为有效应对风险的重要一环。

  春节将至,金融诈骗将更加防不胜防。在国家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的前提下,居民也要从自身做起,理性再理性,提高金融素养,让诈骗分子无孔可入。(记者 王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