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万千气象在“新”间
北疆潮涌,气象万千。
2024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17875.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再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各省区市前列。透过增长数字,我们看到内蒙古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工业产业活力绽放,现代农牧业动能强劲,文旅品牌名扬四方,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之势,在北疆大地上激发出无穷动力,描绘出壮美画卷。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期望转化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围绕办好两件大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奋力闯新路、进中游,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
锚定新目标 作出新部署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作出“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的重要指示要求,赋予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的崇高使命。牢记嘱托,奋楫先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推动内蒙古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做好工作”,确立了以“闯新路、进中游”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
在 2023年底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内蒙古又部署推进了“六个工程”——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科技“突围”工程和自贸区创建工程。这“六个工程”,对全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是自治区党委不辱使命的重大部署,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
此后,围绕推进“五大任务”及“六个工程”,自治区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不同场合强调,要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六个工程”,像抓重点工程项目那样,紧盯不放用力抓好落实;要提速推进,全力抢时间、抓进度,能快干就快干,能多干就多干;要按照既定部署加压加力落实“五大任务”、实施“六个工程”,进度快的保持住、慢的赶上来。
一系列部署要求,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强烈的政治担当,彰显了内蒙古勇于争先进位的信心决心,展现出内蒙古只争朝夕、紧干快干的奋进姿态。
着眼新要求 锤炼新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前提。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效。
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任务,内蒙古以新作风对标新部署,稳住心神、保持定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按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
——鼓足迎难而上的精气神。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组织开展“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学习研讨,引导全区上下坚决做到“七个摒弃”,和“我不如人”的观念说再见,树立创一流、当标兵的雄心壮志,营造大抓发展、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持之以恒转作风、树新风。制定出台深化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20条措施,开展“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推动各级以“有解思维”“优解思维”主动解题克难,工作中的“慢、粗、虚”等现象逐步改观;统筹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项工作,上下联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地加强纪律建设、根治作风顽疾,1+1+1>3的效果初步显现。
——真招实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入实施正向激励12条措施和容错纠错8条意见,对敢想敢干且能够干成事的大胆提拔重用,对因为探索而出现失误的应容必容、能容尽容,见人见事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完善“担当作为好干部”选用常态化机制,对自治区评选出的199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已提拔重用157人。
开展新实践 落实新举措
任何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都需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才能发挥出政策措施的作用。
政策落地工程是“六个工程”中的头号工程。内蒙古用足用好《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及各部委配套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逐项研究生成项目、变成举措,全面推动各项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把政策红利变成现实生产力。
在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北缘,一条“光伏长城”治沙带正在崛起。这是在库布其沙漠的裸露沙地上继续建设的光伏项目,全部建成后光伏治沙面积超200万亩。目前,鄂尔多斯市已经累计建成光伏项目542万千瓦、光伏治沙面积超20万亩。
内蒙古创造性提出建设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将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用新能源开发带动沙化土地治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呼和浩特城区供热环网从“C”形变“O”形,增加热源保障,加快一次、二次供热管网建设,改造换热站,建设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今年,呼和浩特把“温暖工程”作为首府“一号工程”,从热源、热网、热用户等方面全面实施更新改造。
内蒙古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热问题,建设暖民心的温暖工程,找准供热不热“病根”,确定528个项目,并已全部完工。目前,全区供热运行整体稳定,供热质量明显提升。
2024年3月,乌海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诚信建设投诉”窗口,实现“诚信建设投诉”窗口全覆盖。同时,通过建立举报投诉平台、公开监督电话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的广泛监督,保障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
内蒙古将2024年确定为“诚信建设提升年”,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让北疆大地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决策咨询机制,2024年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咨询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由21名委员组成,他们都是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国内有关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院士、专家。
内蒙古找准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主抓手,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在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和中蒙两国唯一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旅检大厅中探亲访友、跨境旅游及经贸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装满新鲜蔬果的货车驶上中蒙农产品“绿色通道”,隔天便能端上蒙古国百姓的餐桌。
自贸区创建工程是引领内蒙古开放发展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内蒙古积极申建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重点口岸打造、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腹地园区建设、中欧班列提质扩容等推出一批改革和开放举措,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朋友圈”。
取得新成效 实现新发展
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内蒙古的发展势头好,不是凭空说出来的,而是有实实在在支撑的,发展前景可期”。
今年,内蒙古经济运行“成绩单”亮眼,新能源建设、农牧业生产、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新能源发展提速增效。
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亿千瓦,以2.4亿千瓦的电力总装机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能源项目2727万千瓦,完成治沙面积238万亩。启动绿电交易试点,蒙西地区80%以上绿电进入市场交易,绿电交易规模全国第一。
——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聚焦地水种破瓶颈、粮肉奶提效益、产业化抓延伸,扩数量、提质量、增产量,全力推动农牧业上水平。2024年粮食产量比2023年增加28.5亿斤,首次迈上800亿斤新台阶,达到820.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有848个农畜产品经过确认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蝉联全国第一。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953.76万亩,为年度总任务1730万亩的112.93%,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一湖两海”水域面积保持在合理范围,呼伦湖、岱海成为国家水生态监测评价试点湖泊,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高至Ⅳ类。2024年1—10月,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88.1%,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面启动“4+1”个突围点位,部署了36项重点任务,集聚11位院士领衔的19个专家团队牵头组队开展科技攻关。先后获批国家乳创中心、稀土制造业中心、特种车辆和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鄂尔多斯、巴彦淖尔2个国家级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50%以上、20%以上。
一项项成果、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内蒙古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发展轨迹,见证了内蒙古在关键之年乘势而上、在攻坚之年再攀新高、在奋进之年砥砺前行所取得的“好收成”,暖人心怀、令人振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我们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将北疆大地的气象万千汇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向新而动、追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