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基层治理“好帮手”
近日,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出租车司机杜万林获聘“人民建议征集员”。这是阿拉善盟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依托出租车司机“移动性强、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职业特性,将其转化为城市运行的“移动探头”与“民情雷达”。
近年来,随着新业态经济的蓬勃发展,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保障城市运转和服务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阿拉善盟通过党建引领及政策保障、精准服务等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
据了解,阿拉善盟共组建9个新兴领域行业党委,在组织覆盖、权益保障、作用发挥等方面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建引领体系,将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心中,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能让社情民意上通下达更顺畅,为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能。”阿拉善左旗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乌日娜说。
推动新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是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举措。近日,阿拉善盟一家快递公司快递员户师傅与企业签订了 “社会保险”合同,每月底薪从原来的5000元提升至6000元,同时企业还为其缴纳养老保险800元、医疗保险420元。“社保体系的全覆盖让我们工作更安心。”户师傅欣慰地说。
近年来,阿拉善盟人社局联合多部门落实社保精准扩面行动,将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有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全盟13户寄递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12人,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09人,参保率为75%。
阿拉善盟社保中心副主任莫日更表示,阿拉善盟将通过“社保服务进万家”、入企宣传等活动,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保经办服务。
在巴彦浩特新世纪广场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记者看到,这里配备了微波炉、急救箱、充电宝、饮用水等,为奔波在城市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临时歇脚、饮水热餐、应急充电等暖心服务,成为他们随时停靠的“温暖港湾”。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青年之家等场所建设或升级一批区域化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立足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群体休息区,并将驿站位置纳入城市电子地图,让新就业群体可就近便捷使用。
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学表示,从政策保障到贴心服务,从权益维护到治理融入,阿拉善盟正以务实举措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让这一城市发展的“新力量”在暖心服务中扎根成长,更好地服务阿拉善高质量发展。(孟燕 潘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