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资金火速到位!内蒙古各级国库筑起防汛救灾“保障堤”

时间:2025-08-17 来源: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 秦铭明

  7月下旬以来,内蒙古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关键时刻,金融系统迅速行动,为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获悉,全区各级国库已紧急拨付防汛救灾相关资金超过1.2亿元,第一时间为抗洪抢险和保障民生“输血”。

  政策先行

  12条举措力保金融服务“不断档”

  面对汛情,金融支持必须跑出“加速度”。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紧急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精准部署12条工作举措,核心聚焦三大方向:

  *信贷加力: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防汛救灾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

  *资金拓源:鼓励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满足救灾和重建需求;

  *服务保畅:确保支付、清算等基础金融服务在灾期高效顺畅运行。

  这份政策“及时雨”,为全区金融系统协同作战、保障金融服务“不断档”提供了清晰指引。

  精准摸排

  1.1万户受灾主体获重点对接

  政策落地,全区金融机构闻令而动。一个关键动作是快速精准摸排需求。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累计走访对接受灾企业和农牧户约1.1万户,梳理出迫切的贷款资金需求约3亿元,为后续精准帮扶打下基础。

  服务升级

  “绿色通道”+“减费让利”解燃眉之急

  如何让金融支持又快又好地抵达受灾主体?内蒙古各金融机构拿出了实招:

  *“保姆式”对接:普遍建立纾困对接台账,专人跟踪服务。

  * 审批“开绿灯”:开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流程能简则简。*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实行贷款业务7x24小时全时段响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办公,解决资料审查、审批难题,让受灾农牧户“少跑路、快办事”。

  *成本“做减法”:内蒙古农商银行对受灾严重的农牧民、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酌情减免相关金融服务手续费,切实降低他们的融资负担。在重灾区巴彦淖尔,该行中心支行已为经营主体办理展期、续贷等资金支持1200余万元。

  *成效显现:7500万贷款发放,利率直降惠民生。

  一系列金融“组合拳”正在显现成效

  *资金快速到位:据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金融机构已累计为1000余户涉农涉牧主体发放贷款7500余万元。

  *缓解还款压力:为500余户贷款主体办理了展期、无还本续贷、借新还旧等业务,涉及金额3500余万元。

  *融资成本降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金融机构自汛情以来新发放贷款、调整还款计划投放的贷款,其加权平均利率较以往显著下降了20-40个基点(BP),有效减轻了受灾主体的还款负担。

  洪水无情,金融有义。内蒙古金融系统正以高效、精准的服务,为受灾地区企业和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他们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