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绿色农业
本报记者李健 近年来,里坦镇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工作来抓,立足村情实际,以党建引领振兴,同时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径,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长芦疃村将绿色融入农业种植中,大力发展大棚种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了一抹绿色。
整合种植业,实现规模发展。为大力发展村街经济,2010年在党支部书记李长荣的带领下,部分村民组建了大城县农友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下,发展以大棚葡萄为主项的设施种植,并规划了种植园区。实施“千亩种植园”示范带动工程,即:千亩大棚葡萄、千亩设施瓜菜种植园建设。园区统一规划土地,统一规划水、电、路,统一建棚。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无公害生产、品牌化销售,重点在打造示范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推进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做文章,使长芦疃设施农业的发展始终沿着科学、高效、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业收入。长芦疃村积极探索村企联建、规模化经营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2018年依托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后投资采购采暖炉5台、搭建育苗床2200平米,用于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该项目以入股大城县长荣家庭农场的形式参与企业收益分红,实现年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成为全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极大的影响和带动了周围村街的发展,在其带动下全镇发展设施葡萄、设施瓜菜种植的村街已达6个,设施大棚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带领全镇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探索扶贫路径,聚焦就业问题。长芦疃村发展大棚种植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扶贫资金整合起来、传统种植改变过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的核心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安全农业。村“两委”班子紧盯市场,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通过调动村民种植棚菜积极性,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帮助解决大部分群众的生存问题,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双赢目标。
强化党建引领,辐射带动整体提升。长芦疃村作为里坦镇党建示范区核心村,深入挖掘党建潜力,大力推行“党组织+合作社”模式,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实行“四议两公开”,增强村级工作的透明度。设置了党务公开公示栏,推进党务公开,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党组织里、服务力。落实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推行党员先锋指数管理,强化党员激励约束,引导党员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引领致富”“诚信为民”的村街党员良好形象。
近年来在村街“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本着以大棚种植产业为基础,坚持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加深科学发展的理念,将创新、发展、实践相结合,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党建、经济、民生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村街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