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石文先:建立荣誉村民制度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3-11 来源: 财会信报 责任编辑: 帅文

  本报记者秦铭明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提交了《关于建立荣誉村民制度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石文先在接受《财会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于持续吸引、培育大量有文化、有资源、有资金、有情怀的“四有”新农人回归,而实行荣誉村民制度有助解决“四有”新农人核心关切、破解“四有”新农人引留难题,推动各类经营资源下沉农村、反哺农村,繁荣乡村文化、夯实振兴根基。

  石文先指出,当前乡村振兴人才引留存在一系列新问题。比如无法安家落户。城市居民在农村兴建或购买的房屋,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契税证等合法手续。身份上的尴尬、法律上的风险,成为阻碍“四有”新农人回归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宣传配套不足。现有乡村人才扶持机制不尽完善,很多地区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机制和项目协作机制;用才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区对乡村振兴人才的使用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对吸引和留驻的人才存在岗位错配现象,影响、锉削了人才回归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制度建设规范化。从立法层面建立“荣誉村民”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荣誉村民”获取条件、评选程序、权利义务,规范“荣誉村民”引进、管理、退出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荣誉村民”在农村合法兴建或购买房屋。将“荣誉村民”纳入村集体统一运行管理,对“荣誉村民”资金、技术、资源等进行量化管理,深化“荣誉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联结。

  二是政策配套系统化。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农村开展服务活动,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参考。建立“荣誉村民”党组织党内关怀机制,“荣誉村民”可在服务农村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和有关要求申请发展为中共党员。探索“荣誉村民”带头发展产业激励政策,其就业创业与其它市场经营主体享有同等或更优惠政策。

  三是人才培育特色化。推动“内生+外援”式人才振兴。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乡土人才建设工程,在村内培育一批果蔬、旅游、餐饮等专业性新型职业农民、农村技能人才等,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围绕短板弱项,通过内引外联、招商等方式,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引进工程,引进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友人才并授予其“荣誉村民”身份,让这部分人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性的人才支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