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范树奎:以电子发票共享机制构建财税数字赋能生态,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固发展
本报记者滕娟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1.2万亿市场主体中,有3000多万中小企业和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指出,中小微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缺乏专业财会人员;用工成本高、管理成本大,企业规范性较差,管理粗放,合规与涉税风险大;自身资产和可抵押品有限,流动资金紧张,贷款难以获得;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零投入,缺乏核心竞争力。
范树奎认为,促进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发力点在于构建社会化的财税数字赋能生态,以电子发票共享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服务力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低成本、低门槛、灵活安全的互联网化财税基础设施,实现中小微企业长效稳固发展。基于此,范树奎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以电子发票服务为抓手,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票据共享管理中心降低服务门槛,优化营商环境
利用第三方开票平台搭建电子发票共享中心,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传统开票时效低、易出错、成本高、管理难的长期痛点;借助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专业优势搭建中小微企业财务核算共享中心,实现财税企管运营的现代化升级,提高要素趋动、创新趋动和资源配置效能;采用发票共享机制实现高效标准化票据处理和集中管控,减少人员工作量和手工介入,降低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开拓灵活用工、就业创业新格局。建议税务及相关部门给与相关指导,引导支持第三方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建设,降低服务门槛,调动社会化资源高效配置护航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以电子发票共享为牵引,形成财税专业+智能互联+落地服务一体化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产业链,构建社会化财税数字赋能生态
利用信息技术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借助中小微企业涉税财管服务平台的评估审计、征信评级、代理督导等功能,形成“纳税+数据”的业务联动,形成“票据+资金+专业”的服务模式,形成“业票财税银”一体化的服务链条,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涉税风险,提高纳税信用社会信用,提升企业营运核心竞争力。建议向合格财税专业服务机构开放批量纳税申报、电子发票管理等为构建中小微企业搭建社会化涉税服务中心的相关资格,引导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规范的降税降费政策解读应用等财税管理基础服务。
第三,以社会化财税数字生态为传导机制,发挥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效能,解决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核心问题
社会化财税数字生态可作为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便捷通道,以财税服务为牵引,在融资信用、政策传导、扶持发展等方面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作用。“银税互动”是中小微企业能够利用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平台提供的数据价值,转化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工具,减小融资成本,降低金融风险;以发票服务平台为载体,以资源集约共享为核心,实现平台从形式到资源、功能和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集约一体化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建议加强相关部门与服务平台的功能对接,融入政府资金扶持、社会信用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等相应模块,充分发挥平台应用价值推动服务平台与政府之间信息资源、用户体系和应用服务的共享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