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创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七)

时间:2022-03-22 来源: 财会信报社 责任编辑: 李荣


  为维护消费安全和市场稳定,大力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筑牢市场健康发展基础,满足消费升级安全需求,助力更高水平经济循环,日前,针对内蒙古消费者协会通报的2021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记者采访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律师团律师,对相关典型案例进行了现场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与警示。

购二手车出问题 消协调解获赔偿

  【案情简介】

  案例1.2021年8月5日,消费者宋先生在赤峰市品冠二手车行购买了一车辆价格为43500元的二手汽车,车辆转让协议书中明确备注“保非火烧非水泡非大事故”。而消费者在去给该车辆做保养时被告知该车辆为水泡车,随后消费者请第三方对该车辆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车辆涉水到座椅下,该车为涉水车。消费者据此与车行进行协商,要求退车,但遭到车行拒绝。8月12日,消费者找到赤峰市消协寻求帮助。

  案例2.2019年朱女士在呼和浩特市金川金一道中汽惠普二手车市场(原金桥八达二手车市场)购买了2辆二手车,2021年发现两辆车都存在问题,一辆车存在篡改过公里数的问题,实际公里数:75000公里, 表盘显示:45000公里;另一车辆是事故车,之前车辆存在伤人事故,至今卖主没有处理完,导致车辆一直不能年检。而朱女士在购买时,二手车市场并没有告知是事故车。因此,消费者朱女士向呼和浩特市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核实处理二手车市场在未告知消费者车辆实际车况的情况下将车辆销售的问题,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律师评析】

  这两个案例都是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遇到了消费侵权。并且,都是经营者向消费者隐瞒了二手车的真实情况,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近些年来,二手车市场乱象频发,篡改车辆实际行驶里程,将水泡车、事故车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除进一步严格规范市场外,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一家较为正规的二手车辆交易市场内的车行,不要与车主私下交易。交易时,签订转让协议,保留发票、收据,为维权提供基础凭证;第二,在签订车辆转让协议时,明确权利义务,将车辆情况以及经营者的承诺全面、清晰的写进协议;第三,及时有效的搜集和保留证据。在发现车辆有问题时,找到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并取得明确的检测结果,这是维权的关键证据。

  【处理过程及结果】

  案例1.赤峰市消协接到投诉后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属实,并能够提供较为充分的证据。消协认为二手车行的行为明显违背了诚信原则,依据《消法》相关规定对双方进行了调解,最终根据消费者的诉求,由该车行退还消费者购车款以及保养和检测费用共计44500元。

  案例2.10月8日,消协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多次联系投诉方与被投诉方协商处理,中间还涉及到二手车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在组织现场调解中表示,该起交易很显然过错方应为二手车市场。根据公平交易原则,该二手车市场应当给予赔偿。最终,投诉方与被投诉方达成调解意见,被投诉方为投诉方退款95000元整。朱女士对此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