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内部藏污纳垢 消保维权强力清除
曾几何时,“洋垃圾”和旧衣物风靡一时。街边或商场里那些不停叫卖的便宜、来路不明的衣服,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外国名牌货,让许多赶时髦而又经济不宽裕的人十分动心。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接到举报,呼和浩特市某商场摊位销售来路不明的旧衣物和“三无”衣物。时值疫情期间,销售此类商品无疑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同时对消费者的卫生和人身安全也造成了威胁。
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高度重视该举报线索,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摸排暗访,就举报情况进行核实。4月13日11时许,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能,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进行了首次消费调查,到达指定地点后发现,商家大门紧闭,并无营业痕迹,向周边商户了解情况后得知,该商户往往于每日午后才开门营业,于是工作人员于次日14时左右再次来到该商铺,发现商家果然已经开门营业。在与商家交谈中得知,该商家所售衣物新旧程度不等,且来路不明,商家自述约有3万余件。通过肉眼观察,该商家所售衣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水洗及翻新痕迹,大部分商品没有标牌,无法获取成分、生产标准及生产厂家等商品基本信息。为避免打草惊蛇,工作人员在取得相关音视频资料后便离开了商场。
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依据消费者投诉举报线索,经过多次明察暗访,克服很多困难和阻碍完成了调查取证。经过集体研讨,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研判确定案源之后,于4月20日下午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展开行动,查获摆放及库存货物100多包约3万余件,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现场判定为三无产品和垃圾衣物。联合办案的执法人员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进行清点查扣工作,直到深夜才完成封存查扣。被封存的垃圾服装散发着刺鼻异味且存在易燃风险,为避免污染周边环境或引发传染病,消保中心负责人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消杀工作,并配合执法部门妥善保存涉案物资。旧衣物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了捆绑、包装,里面的化学制剂无法散发,对人体皮肤会有刺激。不法分子将它们分拣、翻新后以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的价格单件出售,一般不会经过消毒处理。衣物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会通过皮肤、口腔等器官进入人体,消费者穿在身上有被感染的风险。
本应是消费者放心购物、愉悦心情的消费场所,却成了不法商贩藏污纳垢的温床,朗朗乾坤,法网恢恢,岂容不法商贩肆意妄为!此次联合行动,对不法商贩重拳出击,将对其他不法商贩和违法经营行为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消费欺诈,是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的首要任务。中心全体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和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矢志不渝的态度,一如既往做好消费维权各项工作,为群众维权,为市场护航,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