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税”动能

时间:2020-12-08 来源: 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 责任编辑: 淑静

  走进浙江杭州高峰蓝莓种植有限公司,六个巨大的储存罐吸引了所有视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销的蓝莓鲜果在这几个大罐子里重获新生,酿成的蓝莓酒十分畅销,成为原本以种梨为主的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的一大新兴产业。

  从种梨到种蓝莓,再从种蓝莓到酿蓝莓酒,钟山乡向着高附加值产业挺进的路程,正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背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期许。而产业振兴,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道尽了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柱性作用。税务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政治担当,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发展为导向,出台和落实一系列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下大力气优化办税服务,把国家优惠政策的“活血”源源不断输送到广袤乡村中特色产业主体的“毛细血管”,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内生活力动力,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税”力量。

  国家税惠助力 乡村产业更“聪明”

  位于浙江桐庐县境内的杭州高峰蓝莓种植有限公司2012年创设以来,已经成长为经营5000余亩蓝莓田的当地龙头企业。看到蓝莓市场单价高、经济效益好,周边几十户农户一同种植起了蓝莓致富奔小康,还发展起了果园采摘一日游等项目。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往年红火的蓝莓采摘旅游项目停滞不前,蓝莓鲜果销路不畅,不仅种植户有收入大减的风险,正值最佳赏味期的蓝莓也面临烂在地里的窘况。

  “大家都很难,我也是愁得睡不着觉。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把蓝莓鲜果做成深加工产品,更好保存,受外界影响就小了。” 董事长张忠志坦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实现农业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就要提升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高峰蓝莓准备以制造蓝莓酒、蓝莓果干、花青素为突破口实现产业升级,但升级发展,需要新建数条生产线、引入最新生产技术,资金又成了大问题。

  当地税务部门了解企业需求后,以政策“及时雨”为企业送上了产业升级的能量。“今年我们已经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社保费减免等优惠40余万元。”据张忠志介绍,新开拓的花青素加工业务已接到了3万余订单,坚定了企业深耕高附加值加工产业的信心。

  逆新安江而上,杭州淳安县则以科技升级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科技生态发展相结合的振兴之路。1996年,沪千公司在千岛湖畔开业,主要生产以林木作原料的中密度纤维板。渐渐地,千岛湖畔的天然林木资源跟不上企业的原料需求,2006年,沪千迁往了拥有人工林资源的外地发展。

  2006年至今,淳安县产业发展环境益发成熟,厚植的生态沃土吸引了“凤凰”回归。2019年,沪千公司回到千岛湖,总投资近2亿元成立杭州苔花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投资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设备,生产出的颗粒板和使用的胶黏剂不仅产品性能高,也完全符合国家级E0级标准,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两不误”。

  苔花家居财务总监张建波告诉记者,光是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苔花家居就享受到了130余万退税,有效支撑了企业升级自动化设备的“底气”。不仅政策红利落实到位,方便快捷的涉税服务也使得企业更感舒心、更有信心:“退税3天就到账了,快速帮助我们解决了投入研发的资金流问题。相信今年我们的销售额将能突破40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税务部门进一步抓实扛牢政治责任,不仅当好税费政策的组织者、落实者,还为企业、政府当好产业融合升级的参谋者,最大限度地消除疫情影响,不断推进乡村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经营能力。

  政府服务在线 “三农”品牌更闪亮

  在距离千岛湖不到300公里的千峡湖畔,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九龙乡的乡亲们正在将一个个皮滑个大的红薯分堆装袋。自2019年9月起,景宁畲族自治县海拔600米以上地区生产的天然有机农产品品牌“景宁600”出口欧盟,由九龙乡特产红薯加工而成的“九龙地瓜面”借此机会,正式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受益于这一品牌计划,九龙地瓜面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在景宁千峡谷地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纪伟根看来,“景宁600”品牌的成功“出海”,靠的是去粗取精,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而在负责“景宁600”推广和销售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强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东看来,品牌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的悉心服务。“眼下开票需求激增,乡亲们只要到乡里的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开具发票了,大伙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近年来,广大乡村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品牌强农,打出一个个“金字招牌”,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同时,下大力气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品牌建设与质量变革齐头并进。不少质量上乘的农产品得益于品牌推广,摆脱了过去“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乘上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快车。

  在浙江,税务部门牢牢抓住服务“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落实税制改革成果为抓手,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举措,提升政策落地兑付成效,助力一个个“景宁600”这样的地域农业品牌一步步走出大山,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成为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在景宁县,当地税务部门着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合作,为村民提供代发票服务,让村民不再“两头跑”。截至目前,已为乡村纳税人代开发票1833份。景宁县税务局主要负责人李维表示,不断优化涉农纳税服务,助力当地农业品牌振兴,是景宁交出的乡村振兴税务答卷。

  而在杭州建德,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使得民宿业成为当地消薄增收的特色产业,随着数间民宿成为“网红”,建德以契合生活品质要求的旅游服务,成功打响“17°建德新安江”旅游消费品牌。

  十一国庆长假过后,建德民宿“云漫松间”的财务王会计接到了一个电话,询问她为何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存在什么困难。得知王会计是由于对餐饮业、住宿业混业经营的优惠政策有所不解才导致 “应享未享”,杭州市税务部门的小陈立刻给王会计进行了电话辅导。

  据悉,杭州市税务部门成立“助企小分队”,精确定位未全面享受优惠政策的旅游业小微企业,主动辅导财会人员“不上门”办理修改申报,已为52户企业开展100余次“非接触式”辅导,实现落实优惠政策不留“盲区”。“这一辅导,我们三季度的税额就从18000多降到了1000元出头,整整节约了17000多元。”王会计表示,税费优惠的到来让民宿业从业者更有动力做好充满地域特色的旅游服务,相信建德旅游的“金招牌”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明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