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创办75周年之际专访首席合伙人胡咏华
七十五载风雨路 与时俱进砥砺行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创办75周年之际专访首席合伙人胡咏华
财会信报/财会信报网(记者 滕娟)胡咏华,大信首席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党委书记。20余年审计行业资深经验,高级会计师职称,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证券CPA特许资格,第一届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委员,中注协行业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领军人才及高端会员, 在企业IPO审计、年报审计、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审计及大型央企、国企审计业务等方面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对会计、审计、金融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独特见解。
在时代洪流面前,每个人都被裹挟前行。顺应潮流者,才能与时代同行。有一群人,他们总能在经济发展中发现先机,顺应潮流,创造历史。他们是大信人。
2020年,是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信”)创办75周年、重建35周年。大信75载发展史,就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在紧抓时代先机中发展壮大的75年。
“作为全国第一合伙所,大信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草根小所,发展为如今分支机构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的、行业领先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信品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知名品牌’。成绩背后,是风风雨雨的路程,也是坎坎坷坷的磨炼。”大信首席合伙人胡咏华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无惧风浪的心态、把准航向的笃定和乘风破浪的本领,向着“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创世界一流会计师事务所”“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进发。
改革开放:重建大信圆恩师遗愿
大信的历史,堪称一部传奇、励志的奋斗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家民族经济复兴进程中,我国现代会计先行者吴英豪先生怀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之情,创立了武汉大信会计所,并存续至1952年。
创造历史也许只在不经意间。1985 年,跟随改革开放潮流,作为吴英豪的得意弟子,时年53岁的吴益格先生敏锐地感觉已经到了完成恩师遗愿的最佳时机:他与其他两位合作伙伴共出资3000元“搭伙”创办了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将大信品牌传承并呵护至今。也是这一举动,让吴益格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重建初期,白手起家,没钱、没人、没经验、没背景、没靠山、没关系、没客户。但‘草根’特性决定了大信人更能吃苦——别人看不上的业务,大信做;别人不愿意去的偏远地区,大信去。”胡咏华说,当时大信赚得的“第一桶金”,是为武汉郊区谌家矶乡的12家乡镇企业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培训。正是从这笔业务开始,大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逐步打开市场,短短3年就在武汉站稳了脚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刚刚走上正轨,大信又遇到了生存难题: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条例》;1993年12月,财政部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暂行办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要有挂靠单位,才能承办相关业务。从哪找“挂靠”?如何“挂靠”?
“经过创始人的努力奔走、到处求人‘说好话’,大信当年先后挂靠了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湖北省会计学会等单位,后又经历了脱钩改制、重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等过程。”胡咏华介绍说,那时候的大信发展真是一波三折:合伙所——挂靠所——国有所——脱钩改制恢复合伙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信的发展史、折腾史,就是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历史缩影。
脱钩改制进一步激发了大信人的创新精神,靠着机制灵活、重用人才、优质服务“三大法宝”,巧出奇兵,一举攻下山东7家、广西3家IPO公司。
“靠着客户口口相传的赞誉和口碑,大信发展迅猛。”胡咏华说,到 2003 年,大信的规模收入达到了四千万,成为湖北第一大所。
国企改制:二次创业建全国性大所
经历艰苦奋斗、快速发展的十几年后,大信也开始进入“瓶颈期”。但大信人仍未停止前行的步伐。
“我们的创始人吴益格先生,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做到了湖北第一的时候,有的同志已经有所懈怠,但他却做出了‘龙头迁京、二次创业’的决定。”在胡咏华看来,大信重建的创始人吴益格先生,无疑在大信发展历史上发挥着巨大作用。“2002年到2003年,我们抓住了国企改革的机遇,也凭着大信人的拼劲、闯劲和钻劲,先后承接了20多家央企客户,包括保利集团、国电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
之后的几年,大信继续走上发展快车道:在2010年成为首批获得H股审计资质的12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11年又成为第一批改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事务所。现在,大信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本土所排名前八的成绩。可以说,“大信”已经成为金字招牌。
从年收入方面,大信 2007 年超5 亿元,2012 年超10 亿元,2015年超15亿元。2019年,大信与统一经营业务机构收入已超24亿元。
“收入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形成了大信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做大做强过程中,大信始终重视质量管理,因为质量是生存发展之本。哪怕会丢一些业务,我们也必须真正地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胡咏华说,特别是在如今监管从严的大环境下,事务所更要将抓质量放在首要地位。
抓管理,是做大做强之纲。一体化管理是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方向,也是品牌管理、经营战略、风险控制的关键。胡咏华表示,统一合伙人团队的价值理念,是抓好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协调好管理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实施一体化管理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关键点。
人才,是事务所持续发展之源。“早在大信设立之初,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重视人才的传统,更是从老一辈大信人吴英豪先生那里一直延续至今。”胡咏华说。
特别是对于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大信尤为重视。作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项目6年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受益者,胡咏华在专业能力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质的提升。他也在大信制定政策,搭建平台,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并在他们学成之后委以重任,让他们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目前,大信已有包括胡咏华在内的13位高端人才通过层层选拔进入财政部领军人才项目学习。
拥抱新时代:数字化转型 全球化视野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大潮扑面而来。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影响大,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把自身的发展质量提升一个台阶,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是胡咏华多年探索的一件大事。
2020年12月,大信致贞审计作业平台和综合管理云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上线后,所内所有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2020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均将通过新平台执业。至此,大信的信息化建设正式迈入“2.0时代”。
据悉,大信的信息化起步于2005年。当年,大信在审计中采用单机版软件,这也被称为是“1.0时代”,即简单地把手头工作借助计算机搬到互联网上,系统之间是孤立的。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大信也在不断探索推进信息化进程。此次推出的致贞审计作业平台和综合管理云平台使事务所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个综合大平台,让数据共享,进而实现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这也是事务所信息化进入“2.0时代”的真正意义所在。
对于大信的未来发展,胡咏华希望继续做强做大的同时,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更进一步。在大信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吴益格先生就一直觉得应该把大信品牌推向国际。基于在香港搭建桥头堡的设想,2010年,大信合并了香港的梁学濓会计师事务所,使其成为大信在香港的分支机构。这一双赢的合并,让大信迈开了国际业务的步伐。
“目前,大信国际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有11家成员所,为我们拓展国际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咏华说。
大信人珍惜前辈打下的“江山”,但从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站在创办75周年的新起点上,胡咏华对大信寄语道:“在经济全球化、商业形态多样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大信希望与客户共成长、与员工同进步。面对未来可能瞬息万变的全球环境,大信人随时做好创新、变革的准备。当然,我们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吴益格先生对大信人的期盼和叮嘱——诚实做人、诚信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