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余瑞玉:多方发力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量
本报记者滕娟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公报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余瑞玉表示,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包括研发平台、信息及服务平台、创业平台、管理平台)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起着科创基础和成果转化载体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较快,余瑞玉指出,但在利用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建设质量差别较大、协同性不高、转化率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要素整合程度不够,先进科研成果和广大市场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更多以提供科创活动场地或产业研究院、技术服务载体为主,对知识、信息、技术、政策、人才、设备等要素的整合程度不足,多数创新平台的作用仅体现在产业链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未能端到端打通,导致产业化程度不高。在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过程中,呈现较为明显的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缺信心等瓶颈制约。要素的整合程度不足也体现在平台的分布上,有资料显示,中央管理部门主管的科技平台权重中,89.7%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地方管理部门主管的科技平台权重中,57.6%分布在企业。研发的核心力量集中在中央层级的高校和院所,未能和广大市场主体有效联动,制约了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以企业为主要依托的科技平台多为地方主管,无法高效协调资源。
二、科技创新平台以细分领域的少量环节为主,整体层次不高、协同性不足。无论是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还是产业研究院,我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均主要面向有一定产业优势的细分领域,如成果转化效率较好的芳纶纤维、生物3D打印、催化氢化等。这固然有利于优中培优,聚焦产业优势,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载体中面向细分领域协同创新。但由于各地普遍缺乏层次性较高、领域较为宽泛的科技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无法起到科技创新的普惠作用,导致除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外,广大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无法充分借助载体优势打磨核心竞争力,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与动力。
三、产学研互动效率较低,公共服务的辐射放大作用不明显。当前产研合作模式仍较多集中在单个项目甚至单个企业与相应学科的点对点对接上。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科技创新也基本以内部攻关为主,存在技术、人才、服务上的脱节。大量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在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弱。以苏中某市为例,当前该市共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3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1家,从数量上成果较为显著。但这些创新平台载体均是建在企业,虽然对其提供公共服务有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都为本企业服务,不能发挥创新平台的辐射放大作用。
为抓紧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要素,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余瑞玉建议,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化、产业化。
一是科技部门以构筑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推动多元化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建议以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性工作推进为抓手,推广当前已有较为成功的实践。如当前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多元化网络,囊括十大子系统,覆盖全市多个地区与行业,由七百多个产学研和服务中介组织构成。可复制、推广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经验,由各地科技部门牵头,对当前科技创新资源、尤其是分布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资源进行梳理,方便后续在规划布局中进行系统性整合,逐步建成各市域范围内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居中、企业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终端的创新载体的多层次格局。同时结合区域一体化等战略,垂直打通、横向协同,增加合作效率,避免重复“造轮子”。可借鉴美国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机构的做法,实现创新主体人、财、物、知识间的精准对接和高效协同。
二是工信部门牵头以高质量发展为契机,面向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兼顾平台的独创性与共性。在中短期,应进一步巩固各地现有细分领域部分环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培育更多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以专业性的平台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逐渐形成优势产业的竞争壁垒;在中长期,应结合当前产业与人才、企业等现状,各地工信部门牵头,从未来产业的产业链现代化角度,有重点布局共性或范围较为宽泛的科技创新平台,扩展科技创新平台的辐射面积,增加普惠性。结合各地优势产业增强科技创新平台实效,如金融科技方面,北京2019年5月推出由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中国银行业协会着力打造的金融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整合高质量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和专家团队资源,服务区域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突出财政部门的专业考核作用,提升劳动、技术、资本、土地等生产资源要素的产出效率,不断促进要素流通。各地财政部门从专业角度出发,以财政投入资金的投入产出情况为主线,以成果转化率和生产资源要素产出效率为核心,结合科技、工信、发改等部门量化指标建议,强化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动态调整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探索科技创新平台混合治理机制,从决策机制、适应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四个角度入手,促进要素间的深入流通。可试点理事会决策权、人员和经费分级分类管理等方式,从政府对运营主体的合同制考核、学术界的同行评价考核、产业界的转化数量、专利数量等指标化考核等不同层次进行混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