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踏礁量海的技术先锋

时间:2024-10-23 来源: 中工网 责任编辑: 秦铭明

  他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海区共计122项航海图周期性测量工作,带领作业队伍行走于华南三省,完成的海图测绘项目终检优良率达到100%;他带队完成深中通道、广州港出海航道、深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等40余个国家和区域重大工程测绘,为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叫王久,是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队长。

  久久为功 驰而不息

  “叮铃铃……”今年2月22日早上6时许,王久被电话叫醒。当天5时30分左右,一艘集装箱船空载从佛山南海开往广州南沙途中,航经洪奇沥水道时触碰沥心沙大桥桥墩,致沥心沙大桥桥面断裂,疑似有车辆及人员落水。

  落水后车辆及人员会在何处?相关单位该如何实施救援?这些需要应急扫测提供数据支撑。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从接到命令到集结队员,从应急预案启动到现场形成扫测能力,王久带领团队仅用时约90分钟。

  到达现场,王久发现桥上电缆下垂至水面,恐有漏电风险,水流湍急,他和扫测队员只得租用当地渔民的小船前往桥周围的水域进行扫测,大约30分钟,便发现疑似落水车辆的位置,数据显示阻碍物长宽高与标准车辆的长度似乎不一致,团队成员陷入短暂疑惑,王久胸有成竹,“大概率是两车叠在一起!”

  有了王久及团队提供的第一手数据,打捞队伍下水作业得以迅速完成,且最终打捞结果与王久和团队提供的数据,“定位精度十公分以内。”现场打捞人员探摸后赞叹不已。

  在打捞作业完成后,王久带领队伍再次对桥梁上下游各200米范围内进行扫测。“防止再次发生灾害,降低事故负面影响。”他说,“我们要仔细再仔细,一个遗漏的轮胎都不允许出现。”

  王久作为该中心应急扫测团队“海豚青年突击队”的主要负责人,从业十七载,他多次深入应急扫测现场,完成深圳“穗富航628”轮沉没事故应急扫测、九江大桥新融海1轮沉没应急扫测等23项应急抢险任务。

  久久为功 善作善成

  时常参与应急救援,目睹许多的不幸发生,王久更懂得专业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的可贵。对待海事测绘技艺,他精益求精,参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海区共计122项航海图周期性测量工作,完成的海图测绘项目终检优良率达到100%。

  取得这一成绩,离不开王久强烈的好奇心和一股子狠劲儿。很长一段时间,海事测绘的仪器都依靠国外进口,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些仪器,他翻阅大量文献了解其工作原理,一本本仪器英文使用说明书标满了翻译和笔记;还没完全掌握的,他更是找到国外生产商、国内代理商穷根究底。很多时候,为了解答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夜以继日,积年累月,才到不惑之年的他青丝已去白发染头。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王久说话的声音比较大,他说,海事测绘工作通常在无边的海域中,很多时候没有通讯信号,“要透过呼啸的海风和机舱的轰隆声传递信息给同事,基本靠‘吼’,时间一长就习惯了大嗓门。”

  近年来,许多仪器逐渐国产化,王久总结一线实践的使用习惯、水文环境等为海事测绘设备国产化提供建议和意见。还带队完成珠江口、大亚湾、澳门相邻水域等海图的测绘项目和航路测量等交通运输部计划内任务,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凭借参建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江跨海桥梁的丰富经验,王久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深中通道的选址勘察、施工建设、通航保障、验收运营等提供了“一域一策”式测绘服务保障,组织开展《深中通道轴线水域扫测及实景三维建模》等10余项勘察和测量任务,7年来累计扫测面积30多平方公里。

  王久还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以赛促练带动一线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2023年9月,他作为总教练组织队伍参加广东省“金锚杯”工测员职业技能大赛和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技能竞赛,在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技能竞赛中获得测绘类竞赛前四名的优异成绩。(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张莉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