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一个畲乡的“云端童话”

时间:2021-09-16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荣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隐匿于云雾中的官畲村轮廓渐显。遍布畲族特色的墙绘、颜色各异的“瓢虫屋”散落在梯田周围……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的官畲村,是福建省唯一以“畲”字命名的畲族村落,畲族群众占八成以上。

  过去,这个“畲寨”却是远近闻名的“赊寨”。“衣服靠赊、学费靠赊……”在村党支部书记蓝庚远的记忆里,“地无三尺平”的官畲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村民每每下山,镇上人老远就害怕地嚷嚷‘又来赊了’。”

  官畲村的命运转折来自“一片叶子”。2003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开始尝试茶叶种植,高山特有的红土和湿润气候,让官畲村的铁观音顺利打开销路。很快,村里茶园面积发展到1630多亩,年产值800多万元。

  2015年,渐有起色的官畲村再度遇到发展瓶颈,由于茶叶市场行情连年走低,“致富茶”变成“温饱茶”,“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蓝庚远将目光投向云雾缭绕的密林,“官畲村有一条延续300多年的规定,不许入林砍伐甚至捡拾枯枝,村里因此保留了真正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兴许可行。”2016年,村里开始了“旅游兴村”的探索——建设环山步道、引进“瓢虫屋”民宿、引入国企漳州市旅投集团开发“七彩官畲”景区……于是,缤纷的建筑点缀大山,一幅幅巨型墙绘爬满村民房屋,古老村落充满奇妙的童话色彩。

  记者看到,村民蓝里兴家的外墙被涂抹上了畲族姑娘唱山歌的彩绘,与对面人家的“畲族小伙”墙绘遥相呼应,横生妙趣。

  旅游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人。蓝里兴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民宿人,2017年,他将房子整修一新,开起了民宿,当年国庆假期客人爆满,年底一对账,10多万元收入比种茶更加划算。

  一传十,十传百,官畲村端起旅游饭碗的村民越来越多。开民宿、当厨师、卖特产……在政府引导下,如今官畲村有90%的村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60多人在景区上班。通过与景区合作,村集体年固定收入增至50多万元,村民每年还可拿到分红。

  与此同时,那些消失的民族记忆悄然回归。景区设立后,畲族传统民俗故事被编排成舞蹈表演,展示给各地游客。近年来,旅投集团设计了畲族卡通形象,开展中小学生畲族文化研学活动,并筹备将传统民居五凤楼改造为畲族文化馆,尘封于历史的畲族文化将被更多人所熟知。

  在福建,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村落的命运被改写。“十三五”期间,福建省116个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村、11581名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68个民族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曾经的畲民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如今,畲民们的“云端童话”梦想照进现实,成为美好生活的主人。

  (记者项开来、吴剑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