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文化之星 寻根探源之地

时间:2024-10-15 来源: 央广网 责任编辑: 秦铭明

  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群让世人认识了一个三千年前屹立于赣鄱大地的“青铜王国”,那么支撑如此大宗的青铜器铸造的原料来源于何处呢?与此同时,在赣北瑞昌,于1988年发现、历经五年发掘的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更是为大家打开了探寻青铜文化之路。铜出瑞昌,一个埋藏于长江中游南岸的铜矿宝藏就此开启。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将我国采铜历史向前推进了300余年,还解决了商周时期大宗铜料来源的重大课题。”瑞昌博物馆原馆长刘礼纯告诉记者,该遗址证明了我国青铜文明的独立起源,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对研究我国青铜文明、工业文明、长江文化、华夏文明等具有重大价值。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位于江西九江瑞昌市夏畈镇的幕阜山东北角,为商周时期的遗址。“古人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找寻铜矿,其一是利用植物指示,观察矿山地表是否生长着学名为‘海州香薷’的铜草花;其二是寻找矿山断面地层中是否有孔雀石。每到深秋时节,铜岭村漫山遍野盛开的紫红色铜草花,是寻觅铜矿所在的重要标志。山坡上还可以找到一种蓝绿色的矿石,即孔雀石。”作为该遗址挖掘的见证人,刘礼纯向记者讲述了该遗址发现的过程。

  1988年春,瑞昌市铜岭村村民在铜岭矿山东侧修筑公路过程中,发现古矿井的支护木和古代采矿工具青铜斧,一个埋藏数千年的铜矿宝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经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瑞昌铜矿遗址以铜岭矿山为中心,周围分布着8处重要的商周遗址,它们集采矿、选矿、冶炼、运输功能于一体,技术体系成熟完备,生产专业化程度高。

  “它在商代早中期由商人控制开采,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为楚国所控制,是中国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大型综合性矿冶遗址。”刘礼纯说,铜岭遗址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文明史、冶金史,不仅将我国采铜的历史上推300多年至距今3500年的商前期,解答了商周时期中国大宗铜料来源之谜,而且揭示了中国青铜文化并非源自境外而是独立起源,纠正了考古界长期认为的“青铜文明不过长江”的论断。

  这个遗址,自1988年发现后,历经5次抢救性发掘,证实其始采于3300余年前的商代中期,发展于西周,盛采于春秋,延于战国,连续开采了1000多年。该遗址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为更好地展现青铜文明,江西着力建设瑞昌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和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

  2022年,瑞昌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自西向东入赣的首个标志性项目。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技术最先进的大型矿冶遗址。”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保护中心主任严春智介绍,为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江西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创新发展,建设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公园。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公园着眼于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新名片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要基地,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省级研学旅行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建成集考古、研学、科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0月10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总投资约7000万元,被列入九江市文旅攻坚重点任务,2023年12月启动建设,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陈展面积3700平方米。该博物馆展陈分为《探源》《匠心》《薪火》三个部分,分别阐述铜岭铜矿遗址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全面展示遗址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先进技术;展示该遗址作为青铜原料来源,对传播华夏青铜文明起到的重要作用。(记者刘培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