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政策密集出台银发经济迎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秦铭明 2025年以来,从部委到地方,一系列聚焦养老金融、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密集鼓点,声声有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加大对银发经济产业链的信贷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正为我国养老事业与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消费需求也日益多元。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银发经济已然成为一片待深挖的“蓝海”。在此背景下,政策的引导与扶持显得尤为关键。
从部委层面来看,金融监管总局3月底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大银发经济领域信贷供给,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探索银发经济全产业链融资支持模式。央行5月9日印发的《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更是为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激励着资金向养老领域加速流动。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细化政策。7月初,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10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要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扩大信贷投放。同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东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为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银发经济科技型企业提供适配的金融服务。广州市早在5月初便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银行加大对养老产业各环节的信贷支持。
这些政策的落地,已初见成效。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成功牵头落地温州市49.72亿元康养银团项目,用于建设、改造老年病医院、长者公寓等,各类型床位合计超8000张,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养老硬件设施。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创新产品与服务。有的银行推出专门针对养老机构的贷款产品,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降低贷款利率;部分保险公司开发出长期护理保险、老年健康险等产品,为老年人健康保障添砖加瓦。
对金融机构而言,参与银发经济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拓展业务版图的契机。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能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金融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于养老产业相关企业,充足的信贷支持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加速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动整个产业升级。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老年人。丰富的金融产品与完善的养老服务,将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坚实的经济保障与更优质的生活体验。
未来,在政策持续发力下,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将深度融合,绽放出绚丽光彩,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