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主导 企业助力 群众参与 克什克腾旗以资本“活水”激发治沙新动能
初夏,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部的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一期项目现场,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平整土地,治沙工人扎设沙障、种植苗木,一派繁忙景象。
“4月19日,2025年度建设任务正式开工后,平均每天有800余人在现场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截至5月13日,已铺设沙障4077亩,种植乔灌苗木3893亩。”三峡三北防护林建设(内蒙古)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杨说,今年该公司计划完成治沙14万亩。
由三峡集团、中国林业集团负责实施的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一期项目是蒙东地区首个央企参与的防沙工程。项目以扩大林草覆盖、消灭裸露沙斑为目标,总投资3.37亿元,其中企业出资1.28亿元,建设周期3年,规划治理沙地面积36.3万亩。2024年5月15日,项目正式开工,当年完成治沙9.31万亩。2026年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2.44%,林草覆盖率提高5.36%,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6.51%。
政府主导、央企助力、群众参与的模式,是克什克腾旗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的创新实践。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克什克腾旗注入了破局攻坚的澎湃力量,更让防沙治沙的底气愈发充盈。
为了畅通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的渠道,克什克腾旗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中央投资、央企投资、自治区防沙治沙基金,与社会组织、企业在防沙治沙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政企合作、公益造林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形成多元化投资局面。
5月13日,记者来到达里湖,只见附近曾沙化的草原重焕生机。青草随风起伏,野花点缀其间,绿意尽染天际。
“这块沙地的草明显更密了。去年,我们从牧民手中流转沙地,开始种植羊草,现在羊草长势喜人。”融合农林沙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国民介绍,到2026年末收割时,每亩产草量预计超200公斤,比往年多出150公斤。
作为克什克腾旗属国有企业,2023年,融合农林沙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响应号召,投身防沙治沙,从农牧民手中流转5.6万亩沙地种植羊草,不仅有效固沙保土,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通过规模化种植产出优质饲草,探索出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本地企业,理应为家乡出力。参与治沙,既能改善环境,又能收获经济效益,一举两得。”于国民说。
从央企到国企,社会资本纷纷投身克什克腾旗防沙治沙中,以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道生态绿色屏障。
赤峰市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全部分布在克什克腾旗,面积达866万亩,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11.1%,主要分布在该旗11个苏木乡镇,防沙治沙任务艰巨。
“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从项目前期规划到中期建设再到后期管护,每一步我们都尽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克什克腾旗林草局局长张俊卓说。
在项目筹划期,克什克腾旗强化属地管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审批、项目用水用地及日常运营等相关问题,为项目顺利开工奠定基础;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克什克腾旗将质量管理作为第一要务狠抓不放,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在项目管护期,克什克腾旗对治理区域加强巡查监管,密切关注林草生长状况,强化防火、防治病虫害工作,提升应急能力和防控水平,确保每一片绿色都能茁壮成长。
同时,克什克腾旗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方式,提高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农牧民在自家沙化土地上开展生态治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以主人翁身份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和管护,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治沙不仅解决了草原沙化问题,还能增加收入,每天有200多元,大伙儿的积极性很高。”达来诺日镇岗更嘎查牧民宝俊海说。
在防沙治沙的征程上,克什克腾旗以政策为帆、以资本为桨,在生态与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自两大沙地歼灭战开展以来,克什克腾旗探索出“政府主导、央企助力、多元资本投入、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治沙模式,积极与央企、旗属国企、蚂蚁森林等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争取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治理面积7.3万亩。
从广袤的沙地到绿意渐浓的原野,从央企的宏大规划到本土企业的深耕细作,多元力量在克什克腾旗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动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记者 王塔娜)